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在蔡伟的身上,有着多个与众不同的标签:高中文凭、三轮车夫、38岁、复旦大学博士。这些看似不相干的标签,在无形中构成了一个励志故事,但是又不仅仅是励志故事那么简单。 高中毕业之后,蔡伟就踏入了社会谋生,他先后干过多个工作,也当过三轮车夫。后来,他直接跨过本硕两级,被复旦大学破格录取为博士,师从古文字学界重量级人物裘锡圭。 蔡伟的故事在文学界,早就成为广为流传的美谈。他用自身的实际经历,诠释了“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的深刻内涵。但是,这一切或许又是早就已经注定了的。 小学时期,蔡伟就展露出了对古文学的热爱。他高中时的语文水平更是在校内小有名气,甚至一些老师在遇到知识难点的时候都要找他,由此可以看出他在古文学上的造诣。 但是由于偏科非常严重,导致蔡伟最终高考失利,大学对于当时的他来说,成为了无法触及的梦想。于是他先进胶管厂当了一名工人,后来不得已下岗,勉强靠着摆摊维持生计。 此后,蔡伟为了生活,还有过一段蹬人力三轮车的经历。然而,蔡伟想要赚钱的心思并不是那么强烈。不过他对于古文学的专注,却是一般人无法比拟的。 古文学对于蔡伟的意义,就是在他生活进入最低谷的时候给予他思想上的富足。同时,研究古文学也是他坚持多年唯一不曾改变过的爱好,更是他清贫状态下的快乐来源。 蔡伟能够让自己“静”下来,尤其是做古文学术研究的时候,就更得摒弃一切杂念,全身心投入进去。但是这还远远不够,研究古文学,还需要大量的参考文献和资料作为辅助才行。 古文学这个东西本身就比较冷门,所以很多参考文献和资料就比较难得。难得的东西最大的特点自然就是一个字——贵,这和蔡伟当时的经济水平对比,无疑就是最突出的矛盾了。 高考后的十多年时间里,蔡伟从来没有间断过自学。他把仅有的收入也都用来买书了,实在没办法了就索性一本一本地抄下来,没有条件就是制造条件也要看。 有人吐槽自己学术研究做得不够成功,最大的原因就是“书太贵,没钱买”。虽然有些企图通过开玩笑的方式来推卸责任的嫌疑,但是也不可否认其在一定程度上的真实性。 蔡伟能够在资料如此难求的情况下,仍然潜心钻研并取得相当高的成就,可见他的毅力和坚持有多么值得让人赞叹,这也恰恰就是其表现出的不同凡响之处。 学历并不等同于知识,学业中断也并不意味着求知的道路,就从此被按下了暂停键。蔡伟在这个浮躁的社会当中刻苦潜修,让生活过得平凡但是并不庸俗。 现在有很多人都将知识理解得过于狭隘,也有一些人想要急功近利地凭借着学习,看到预期的效果。但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一旦出现不如意,他们就容易消极对待学习。 因为这些人缺少蔡伟那种对知识的渴望与热爱,也缺少他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更不能像他一样沉下心来淡定从容地学习,又何谈担负得起人生的重担呢? 当然,一个人的成功除了本身的优秀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遇到欣赏自己的伯乐。蔡伟能在自己38岁那年被列入复旦大学博士生的拟录取名单,正是因为遇到了恩师裘锡圭。 毕竟仅有高中学历的博士生,恐怕在复旦大学校史上,乃至其他大学校史上,可能也是非常少有的现象。但是奈何学者惜才如此,这也体现出了高校的宽广胸襟和气度。 蔡伟在自学期间曾跟裘锡圭写信交流学术方面的问题,因为在古文学方面的造诣颇深,所以他受到了裘锡圭的赏识。看到如此优秀的年轻人,裘锡圭也不吝啬对这位年轻人的夸赞。 2007年,蔡伟为了照顾生病的妻子,选择从摆摊转为蹬人力三轮车。这样的选择,为的只是那一天偶尔能挣到的30块钱。但是这样一来,他看书的时间就大打折扣了。 一直关注蔡伟的董珊和刘钊教授为了帮蔡伟,商量之后决定介绍他进自己的项目组工作,一来能够解决生活难题,再者还能深入观察这位年轻人的学习态度和品质。 蔡伟不负众望,凭借扎实的古文学功底和淡泊名利的品质,最终让裘锡圭产生了想让他全面接受专业教育的想法。于是裘锡圭与多位教授联名上书,蔡伟获得了博士生的入学资格。 为了照顾蔡伟的特殊情况,学院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对他的学习课程进行略微调整。比如改修英语为日语,还有很多欠缺的知识,也都需要深入研究。 虽然古文学研究的是中国历史上的文献和一些新出土的古代文物,但是这门学科已经向国际上发展,掌握必要的外语文化,能够有助于信息的有效传播与交流。 其实蔡伟身上真正打动裘锡圭的,除了他坚实的古文学基础以外,更多的还是他对于学术研究的那份热爱与执着。这样的热爱与执着,是走向成功极为关键的因素。 正是有了这份热爱和执着,才促使没有受过专业学术训练的蔡伟,去钻营了解古人的思想以及语言文化等内容。同时,他在这方面也绝对比科班出身的学生,了解得更多、更透彻。 更加难得的一点是,蔡伟做学术并非是为了追求名或利,甚至也不是为了整个学科的发展而加入,他只是因为单纯地想要搞懂它是什么,单单是出于最原始的兴趣和爱好,仅此而已。 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如果社会上能够出现更多的和蔡伟一样的人,并且也有人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环境,那么这对于相应科目的研究,绝对有着很大的正面影响。 其实当我们把更多的目光放到裘锡圭身上的时候,你会发现他身上有着同样震撼的魄力。他从不畏惧世俗的眼光,发现人才时就坚定自己的选择,无疑也是一位性情中人。 放到社会视角上去看录取蔡伟这件事,大家可能会聚焦于这件事会不会有“黑幕”,从而对学校的口碑产生不利的因素。但是蔡伟想要通过传统的考试,显然是困难重重的。 同时,传统的考试选拔人才虽然有其便利、公平、公正之处,但是也正因为有这些明显的固定化特点,所以就很有可能错失一些偏才、怪才,毕竟这些人都是“偏科”的。 尤其博士阶段,需要的恰恰就是像蔡伟一样,真正热爱某一门学科的人,而非那些最能在考场上表现出类拔萃的考生。因为有热爱,才能够坚持下去,进行深入的研究。 人才渠道的多样化打破了人们思想层面的固有认知,也给了更多被长期埋没在群众中的人更多的平台与机会,进而为教育事业和相关研究起到促进作用。 有人说蔡伟是“逆袭”成功的黑马,但是实际上他更多的还是“纯粹”。正是因为有了精神和灵魂上的纯粹,才让他在面对自己热爱的古文学时可以以绝对的真诚投身于学习之中。 也有人说蔡伟足够“幸运”,因为他遇到了裘锡圭这样的好导师。不然,以他当时的学历和自身的情况,他根本就没有机会成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生。但是,这种说法不免有些片面了。 在现在网络技术高度发达的时代,每个人想要获得展示自己的平台都不难,关键就在于当你有机会与裘锡圭这样的泰斗人物沟通时,是否可以用实力获得对方的青睐。 2015年,蔡伟在复旦顺利地完成了博士学业。不过他后来的人生,却并不是像外界所想的那样,就此平步青云。虽然他是复旦博士毕业,但是他的年纪相对较大,第一学历也差。 所以毕业之后,蔡伟在找工作时接连碰壁。所幸,后来他又获得了很好的机遇,被贵州的安顺学院破格招聘了。在这里,蔡伟继续坚持着自己的初心,研究着自己热爱的古文学。 其实,大众所认为出现在蔡伟身上的所谓“幸运”,也不过是他“努力”的另一个名字罢了。正是因为他有了这份努力,所以当机遇出现的时候,他才能够抓得住。 假如蔡伟和普通人一样,高中毕业以后就认命,蹬着人力三轮,赚着那点辛苦钱,不去努力学习,那么他也不可能结识裘锡圭教授,更不可能成为复旦大学的博士。 一个人的一生,虽然可以做很多的事,但是都不如重复做好某一件事。任何人的光芒,都必然是建立在厚积薄发的基础之上。其中的动力来源,就是那颗不变的“初心”。 反过来说,当你真正热爱某一件事情的时候,又何来“坚持”一说呢?因为这一切都将成为顺其自然和理所当然。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所谓的“坚持”,就是一种日常习惯了。 以蔡伟为代表的这些人的事迹,让更多人被消磨到所剩无几的梦想,重新焕发色彩。永远都不要轻易放弃真正想要追求的东西,相信总有一天会拨开云雾见青天,或早或晚!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