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2020年12月12日更新 2021年各地公考公告陆续公布,基本明确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政策,哪怕是2020年争议最多的浙江也已经明确各岗位不再要求全日制研究生,可以说非全的相关争议已经差不多可以盖棺定论了。另外说一说军队文职,由于这些岗位的特殊性,基本只招收没有社会经历的应届生,所以岗位会有全日制要求。非全日制研究生由于定位上属于有工作经历的人报考,所以并不适合这些岗位。 此外还有一些人才引进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初衷是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来当地工作,而不是让已经有工作的人辞职跑来当地。相关补贴政策也是为了给刚踏上社会的学生提供一定帮助,给已经有工作经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发相关补贴并不符合政策初衷,研究生期间的奖学金问题也是同样原因。随着以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主力从学生转变为在职人员,这些问题自然而然也会不再引发争议。 总体而言,国内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发展前景和国外趋势一致,含金量逐渐和全日制研究生趋同。而另一方面,随着工作时间的推移,学历在个人能力中的评价也逐渐降低。 回首看来,非全日制研究生争议爆发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日益增大的社会竞争压力将这个矛盾无限放大,将所有人都裹挟其中,让我们忘了学习的目的在于提升自己,而不是一纸证书。 2月26日更新 不知不觉大半年过去了,又到了考研初试出分的日子,身边一些朋友也参加了考研,在看到分数出来后询问笔者非全、择校方面的建议,笔者又想起当初挖的这个坑,于是从防疫工作中抽出点时间,断断续续花了几天时间更新了下。对于大部分带着疑问点进这篇文章的同学来说,本文并不是解决你们困惑的万能钥匙,但这世上本来也并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标准答案,希望各位能耐着性子看完,结合自身情况理性思考,合理规划自己考研之路的后半段。 首先要澄清一个现阶段广为流传的误解: 不能以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 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应届生身份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存在争议。√ 一、2019年10月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舆论风波回顾 10月份时,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遭受歧视的问题曾经闹得沸沸扬扬,笔者虽然有所关注,但并未参与其中,因为在当时那种狂热的舆论环境下并不适合理性讨论。但也有一些同学积极参与到这场争论之中,为自己的权益发声,笔者认为这是合情合理的。 在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下,非全日制研究生通过这次舆论风波中第一次走进大众的视线,不少负责人事工作的同志通过此次事件了解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存在,这对非全日制研究生今后发展无疑是必不可少、大有裨益的,毕竟新事物的发展必然伴随着矛盾冲突,如果一项事物在出现后无人问津,那它大概率离消亡也就不远了。 回过头来对此次舆论风波进行剖析,直接原因是17级非全无法以应届生身份参加校招,报考公务员,导致大批非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受阻。非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认为自己在录取分数上和全日制研究生相差不大,培养模式、毕业标准一致,但在就业上对比全日制研究生受到国家和企业巨大的差别对待,因此产生心理落差。 撇开用人单位人事不了解非全这一因素不谈,从国家顶层设计上,非全日制研究生本来就是给已经有工作或打算工学结合的应届生准备的,因此不存在就业问题。但如笔者之前所说,17-19三届存在大量应届生从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的现象,各大高校对这批学生采取的培养方式也各有不同,大部分学生依旧选择留校学习,并未踏上社会参加工作,等到17级非全参加校招时,无法享受应届生就业政策,就业问题集中爆发引发舆论关注。 在此次舆论风波中,大批非全日制研究生积极发声为自己正名,社会各界得以了解到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生事物,一些企业也因此改变了自己原有招聘计划,将非全纳入到企业校招之中。 但此次舆论风波矛盾的核心“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享受应届就业政策”依旧没有明确,对此笔者将从政策角度分析背后的原因。 二、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要求“全日制”的问题 笔者经常看到一些人在讨论“非全日制研究生”时说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招聘不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学历,这实质上是外界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最大的误解。他们持此观点的原因是基于往年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的招聘要求“全日制”。但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一新生事物才刚刚出现,严格意义上第一批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没毕业,拿以前的文件去否认非全日制研究生无疑是没有道理的,从今年的就业情况上来看,政府实质上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还是持扶持的态度。 在10月非全舆论风波爆发后,政府迅速对公考报名审核标准进行了调整,国考和省考部分岗位实质上默许了非全日制研究生以应届研究生学历报名参加公考,笔者身边就有同学以定向非全应届生身份报名国考通过审核的例子。 然而体制实质上是一个极为庞大的体系,任何政策都需要一定的时间去执行、传导。由于教育部事前并无配套政策,体制内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单位人事部门在没有上级明确发文的情况下并未对招聘要求做更改,直接拿往年招聘公告改个时间、岗位发出来,加上单位人事其实并不了解非全或者即使了解也依旧选择以上级发文为准,因而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受阻,但不少同学将这个问题反映至人社部门后,部分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在人社部门的干预下也允许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参加招聘。 等到2020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了《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通知出台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无疑是利好,大概率今后体制内招聘不会再出现“全日制研究生”这一门槛,但这并不代表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够享有和全日制研究生完全平等的就业政策。如果有关注近期体制内招聘公告的话,会发现以往“全日制”的门槛不再出现,但“应届”“非定向”的字眼却开始加入到招聘公告中,这就涉及到笔者之前就提到的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核心问题“应届”。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享受“应届生”政策的问题 应届生指在应该毕业的年份即将毕业或者已经毕业学生。简单地说,学生在大学的最后一年,就是应届毕业生。在谈论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把视线稍往前看,年纪稍大的社会人士都曾有过这样一段记忆,在十几年前的就业市场,企业在招聘时往往会标注“有工作经验者”优先,毕竟缺乏工作经验的应届生很难直接上手工作,甚至需要企业倒贴钱去培养。因此,没有工作的经验的毕业大学生就业难成了社会舆论的焦点。 在此背景下,国家出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应届生就业的政策。比如,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都会给留有一定比率的名额给应届生,而民营企业招收应届生则可以享受税务优惠和资金补贴。 从“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设立初衷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就是给已工作或打算边找工作边读研的人士自我提升读的。特别是教育部在《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中明确了非全日制研究生“原则上在职定向”的身份后,2020年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大概率都需要在入学前签订定向就业合同,也就是说毕业时不享受“应届生”就业政策。 这也是如今一些民营企业和国企不愿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背后的逻辑所在,这些企业招聘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应届生招聘指标,享受国家优惠政策,加上应届生用工成本低,离职率高,因此,每年招聘一定数量的应届生成为了民营企业节省企业运行成本的最优解。至于企业是否关心应届生员工今后的发展,相信那些工作几年再选择考研的同学心里早就有数。 四、非全日制研究生今后的定位 从《2020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这两个文件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基本上将回归“工学结合”的定位,主要招收在职考生。但全日制调剂到非全日制的通道大概率也不会关闭,实践中学校可以通过和考生签订定向合同的方式将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日制中。 对关心就业的同学来说,2020年后的非全日制研究生虽然在体制内招收往届生的岗位上也不会再存在“全日制”的门槛,但大概率不会再享有应届生身份。 五、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优劣分析 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优势: 1、毕业享有应届生待遇,在公考和企事业单位招聘时能够不受户籍限制跨区域选择报考应届生限定的岗位。特别是国家电网等一些国企基本只招应届生。 2、在帝都和魔都以及部分实行人口疏解政策的地区,应届生在找单位落户时享有巨大优势。 3、部分一流高校的非定向研究生还享有参加选调和人才引进的政策。 就业劣势: 1、在迟迟找不到工作或是工作不满意辞职后,不再享有应届生身份,特别是毕业几年后如果还在为就业问题头疼的话,学历光环将迅速贬值。 2、在目前这个就业日趋激烈、行业迭代加速、学历扩招贬值的时代,三年后能否找到和现在同等待遇的岗位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可以参考英语、土木专业的遭遇,目前知乎唯一指定专业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大批新人的涌入导致考研录取、企业招聘的门槛越来越高,同时行业红利能否持续也尚不可知) 适合人群:报考学术性较强的专业(比如物理、数学)的科研爱好者;本科不好、专业劝退,想通过读研提升就业竞争力的同学。 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优势: 1、虽然不享有应届生待遇,但仍可以研究生学历报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和本科学历不同的是,硕士学历也可以像应届生一样不受户籍限制报考跨区域报考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岗位。特别是在报考一些需要工作经验的岗位时比同届应届生面临更小的竞争压力。以江苏省考的为例,省级机关91个岗位中有33个岗位要求研究生加两年基层工作经验(缴纳两年社保即可),这些岗位大部分是省级机关部门的岗位,招录范围涵盖各类专业,报录比甚至比应届生岗位还小,非全日制研究生在毕业后可以直接报考这些岗位,而全日制研究生则需要毕业两年后才可报考。 2、早三年工作能让你尽早理解社会,特别是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比如左边法律右边、商科,三年的工作经验有时候比一个全日制学历更重要。 3、这次疫情一方面再次警醒了世人的风险防范意识,考虑到二战的时间成本以及三年后的就业形势的不确定性,早日落袋为安或许是个合理的选择。另一方面,因为疫情扩招的消息虽然对考生是利好,但对原本就趋向饱和的就业市场而言,学历贬值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现在逃避并不能解决三年后就业难的问题。 就业劣势: 1、2020年以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大概率不享受应届生就业政策。 2、社会对非全日制研究生“花钱买学历”刻板印象一时难以消除。 适合人群:不打算从事学术,已经工作或找到工作的同学。 六、写给应届考生的建议 在全和非全的问题上,笔者根据反馈的信息和自身经历,觉得并不值得过于纠结。除了培训机构和收费咨询的,网上相关话题基本是拥有大量空闲的学生在参与讨论,其中大部分人缺乏信息搜集能力以及社会经验的,只是单纯输出情绪,导致网上充斥着大量负面无效信息。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沉默毕竟还是大多数。其实根据笔者了解,17届很多目标明确,行动力强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不声不响地尝到了政策的红利,特别是一些一流学校热门专业的非全的情况并不比全日制逊色。笔者身边就有一些利用名校平台抱上导师大腿,拿到大厂左边offer右边,成为微博大V的现实例子,如果一个人足够优秀,那他的付出总会收获回报。 笔者也曾接到一些同学的咨询,他们大都纠结于一些细枝末节的问题,但对自己读研到底要做什么却一脸茫然,在社会经验这方面单纯无知到简直让人无法理解。对于带着疑问看到这里的考生,笔者并不想说些鸡汤,对于如果你还在为将来就业烦恼,那大概率还是一个需要为生计奔波忙碌的普通人,全日制或是非全日制之间的差别并不会让自己的人生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如果不能认清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那今后在走上社会后必然会产生心理落差。与其在网上花费大量时间圈地自萌,不如在现实中利用好自己师长、亲友的资源、人脉,毕竟他们比起素不相识的网友更了解你的情况,也更能针对性地给你提出些好的建议。 七、写在最后的闲话 如果抛开功利的想法,单纯将读研作为一个自我提升的方式,研究生平台无疑能给你带来很多无法量化的收获。笔者在读研期间最大的乐趣就是在这个研究生平台能够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特别是和一些已经毕业的师兄师姐交流,不仅扩宽了自己的视野,也让笔者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笔者在论坛上曾看到一位同学的考研只是单纯为了去男朋友所在的城市(单身狗一脸懵逼),但换个角度上来看,这种乐观或许比起大部分人为了一个不确定的前途郁郁寡欢更为明智。毕竟,学历很多时候只是寻找第一份工作的敲门砖,工作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当踏上社会后再回首当初的所思所虑,大部分人都会对自己当初的无知和懵懂一笑了之。 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股市的这句风险提示同样可以用在教育投资和就业市场上,毕竟国家政策和社会形势不可预测,而本文也只是笔者一家之言,虽然初衷是为了给考研的学生有所帮助,但切不可盲目相信,祝耐心看完本文的同学人生顺利。 6月21日更新 围脖上有位博主对目前“应届”非全的就业情况进行了汇总,范围涉及私企、国企、事业单位、公务员等岗位,笔者将其搬运扩散至知乎,各位可以参考下。同时,这个博主也会发一些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新动态信息,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围脖关注下。 SinaVisitorSystem 6月6日更新 公务员考试承不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一直都是大家关心的问题,对此,笔者一直以来都是建议各位与其在网上问不能代表官方态度的网友,不如在报考时花点时间咨询下招录单位和所在地区的人社部门,这才是对自己负责的做法。 公务员考试承认非全日制研究生吗? 对“非全日制研究生将来在这方面的政策走向”、“能不能享受应届生政策”这些问题,在第一批非全毕业前都是未知数,笔者不做过多猜测,盲目的乐观和不切实际的悲观都有可能误导他人。如果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各位可以参考下非全考公问题下这位答主的回答,但是要注意的是,文中一些内容都只是设想而不是现实,正如这位答主所说的,这些内容能不能实现都要等到2020年国考、京考才能验证。有些问题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在等待的过程中,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无谓的争论,还能够选择做些更有意义的事充实自己的生活。 5月21日更新 近期,笔者收到很多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相关咨询,在交流的过程中,自己也加深了了解。面对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众说纷纭的现状,希望各位能少一份情绪,多一份理性,进一步拓宽自己视野,找准自己的定位,正确地认识非全日制研究生。毕竟学历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准,人生的幸福也并不是一个学历能决定的。(520这天被身边情侣狗粮喂到饱,看权游大结局被气到吐,愤而写稿更新的单身狗留下了悲伤的泪水......) 现就各位关心的一些问题说下自己了解的一些情况,因水平有限难免存在偏颇,个人愚见仅供参考,请结合实际情况和政策文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非全日制研究生到底有没有“应届”之说? 答:2017年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招生后,大部分非全研究生都是3年制,即使是2年制非全,严格来说现阶段也并没有毕业,目前以非全研究生学历考公、就业本身就是伪命题。那为什么这方面存在这么多争议?这就涉及到“应届”这个当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的核心问题。 从政策制定的角度来看,非全日制研究生设立之初是为了给已经就业的人士一个提升学历的途径,因此,不存在非全就业的问题。但由于目前非全正处于改革之初,大量全日制应届考生调剂到非全,在对这类非全研究生就业问题的处理上,有些学校会将这些非全研究生列为“非定向”,并通过事前签订免责协议的方式模糊地告知此类考生的就业以国家政策为准。但由于以往相关政策只规定全日制能够享受就业、落户等方面优惠政策,因此,非全研究生并不能享受到国家对全日制应届研究生提供的优惠政策,等到这批非全研究生毕业前最后一年去实习或是考公时,招录、用工单位无法认定他们为应届生,而走往届生社招程序的话,又会出现还没拿到学历、学位证书的情况。这种招聘程序上的问题,越是复杂的单位这种情况越是普遍,比考公、考事业单位、国企,而私企或是小型企业反而不会出现这类问题。加之,近两年非全还是新生事物,用工单位对此缺乏了解,所以造成了很多非全考研究生认为自己遭到就业歧视的原因。 由于关注此类问题的知乎用户群体大部分较为年轻,以在校学生或刚毕业学生居多,就业关注点也都在应届校招方面,往往会对非全和全日制之间的差别锱铢必较。但事实上,能一次性找到适合自己岗位的可能性并不大,大部分人往往是多次跳槽通过社招来找到自己真正满意工作,到那个阶段,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差异并不大,踏上社会后积累的工作经验、处理问题的能力、手上积累的人脉等等更为重要。 二、为什么有人说非全日制研究生能考公(国企、事业单位),有的人说不能? 答:正如上文所说,现阶段并没有非全日制研究生毕业,暂时无法以研究生学历考公。但也有例外,部分省市(例如下文提到的山东),将满足一定条件的“非定向”非全日制研究生认定为全日制应届研究生,明确其可以以应届研究生的学历考公,同时也有一些非全研究生反馈所在省市考公、国企、事业单位招考也有类似政策,部分地区在人才引进的相关优惠政策上也已经开始在字眼上用统招、双证取代以往全日制研究生的说法,想要了解这方面的信息,与其迷失在网上的争论当中,不如咨询下所在地区的省市层面人社部门。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非全研究生反馈招录单位不认可非全,国企、事业单位更是重灾区,具体原因我也在下文分析过。另外,对于非全这个新生事物,并不是每个负责招录的同志都是政策解读大师,特别是在体制内,信息存在滞后性的问题更是突出,基层招录单位大部分负责同志并不了解非全,都是直接拿往年的经验来解决新问题,这只能期待以后非全社会认可度提升后才能解决。 但即使今后非全的社会认可度提高,也并不代表非全日制研究生在就业时就不会遇到问题。无论体制内外,以北上广深等一线地区为代表的高门槛、高收入的工作岗位竞争十分激烈,往往TOP2本硕、海外藤校的生源也会铩羽而归,与此同时,欠发达地区体制内也会有各种“萝卜坑”岗位,这些岗位各位就不要花太多精力钻牛角尖了。 2019年4月 以下内容来源于本人通过多种途径搜集到的信息,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时效性,如有不正之处,欢迎大家一起交流。 (一)什么是非全日制研究生?与全日制研究生、以前的在职研究生有什么区别? 非全日制研究生是为即将进入社会工作的本科生或已有社会职业的人员提供攻读硕士研究生而设立的学习方式。指符合国家研究生招生规定,通过全国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考研)或者国家承认的其他入学方式,被具有实施研究生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或其他高等教育机构录取,在基本修业年限或者学校规定的修业年限内,在从事其他职业或者社会实践的同时,采取多种方式和灵活时间安排进行非脱产学习的研究生。 “在职研究生”是“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前身。2016年之前,在职研究生只有学位证,没有毕业证。毕业证代表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代表硕士学位,毕业证由教育部颁发,学位证由学校颁发。2017年之后,非全日制研究生双证齐全,既有毕业证,也有学位证,但是会在毕业证上的学习方式注明“非全日制”字样。 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和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方式相同,都必须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统一考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实行相同的考试招生政策和培养标准,其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左边法律右边地位和相同效力。——摘自百度百科 (二)非全日制研究生现状? 2017年第一届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招生后,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制度的争议一直很大,由于第一届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没毕业,培养方式、配套政策还在摸索过程中,加之大部分人对非全缺乏了解,将非全和以前的在职单证研究生混为一谈,所以目前非全日制社会认可度较低。 (三)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否报考公务员? 可以参考2019年3月22日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答复:“现在只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毕业生。在读的全日制非应届毕业生是不能报考的,本次招录中的应届毕业生是指(1)国内普通高等院校或承担研究生教育任务的科学研究机构中;(2)国家统一招生;(3)就读的期间个人档案保管在毕业院校的;(4)2019年毕业生(在2019年7月31日前取得学历、学位的)。在职研究生如果是非全日制的,如符合以上应届毕业生4个标准的,也可以按照2019年应届研究生学历报考,若不符合以上应届毕业生界定的,不能以研究生学历报考,但可以按照本科学历报考。在读全日制非应届毕业生是指符合以上应届毕业生界定的前3个条件,但是不符合第4个条件,即2019年毕业生。” 这个问题是很多非全考生很关心的问题,由于目前政策尚不完善,第一届三年制非全日制研究生还没毕业,目前很多人都认为非全不能以研究生学历报考公务员。但如果仔细研究各类官方文件,国考、省考公告,官方从未否认非全以研究生学历报考公务员的可能性,只是明确以往的单证在职研究生不能报考,特别是根据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的答复,非全日制研究生如果读研期间档案保管在学校的话,不但可以以研究生学历报考,甚至还可以以应届毕业生的身份报考。另一方面,各招考单位目前在岗位要求上仍然会标注全日制学历,这可能是和以往在职单证作区分,目前,一些单位在招录公告上已经开始用“双证硕士”来取代以往全日制、在职的说法,由于政策落实完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但今后如何发展,还需要官方进一步明确。 (四)非全日制研究生能否报考国企、事业单位? 目前很多非全研究生在咨询就业问题时,往往相关单位会告知不能报考。而国企、事业单位的招录一般会参照公务员的相关规定,今后能否报考可以参考上文提及的公务员报考的相关政策。 (五)体制内对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认可? 中组部2015年印发《关于干部人事档案审核工作的问答》,明确规定了全日制教育认定的四个必备条件,且缺一不可:参加全国统一的升学考试;学习期间未享受单位工资及福利待遇;学习期间采取全脱产方式;毕业以后重新分配。 按组织部这个文件可以认为,在体制内拿着工资上学就是在职。因为这个文件是在非全推行前出的,在如何认定非全的问题上和教育部的政策之间存在断档,这也是目前非全最大的问题所在。 目前,体制内学历的认定要看各地各单位情况,总体而言,工作后体制内学历认可很宽松,自考、函授、党校学历、在职单证都认可,没有不认可非全的道理。但在考公、国企、事业单位这个关口上,对第一学历的认可却极为严格,按以上的政策来看,如果你不是干着体制内正式编制工作考非全,档案在学校,学校也提供有派遣证等应届生待遇,按照上文山东省的答复,那可能会按全日制认定。 最坏的情况是这种:体制内在职考研后,如果辞职后打算再进入体制,按政策规定,体制内可能不会认可非全日制研究生作为第一学历。举个例子:你不是左边法律右边专业毕业,之前因为专业不对口无法报考法检,体制内工作期间读了非全法硕,毕业后想辞职考法检,那在报考时不仅无法以应届研究生学历报考,甚至无法以法硕学历报考,而以本科学历报考的话,则会遇到专业不是法学专业无法报考的情况。但这只是我个人推测,具体情况还要以官方文件答复为准。 (六)非全日制研究生是否被企业认可? 这个要看企业、学校、专业,一些学校在这方面是按照应届全日制待遇对待,非全有派遣证,可以参加校招。知乎上有非全研究生反馈他们不仅能参加校招,大部分同学拿到了阿里、华为等知名企业的左边offer右边。但也有人反馈就业遭到歧视,因为个人、行业情况不同,请各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七)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含金量究竟如何? 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种种争议源于政策的不明确和社会的不了解,而国家推行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初心是进一步规范研究生学历,培养工学结合的高素质人才,一定意义上是对专业硕士的进一步延伸,所以发展前景也可以参考专硕的发展历程。专业硕士刚推行时,和现在的全日制和非全之争一样,也存在过学硕和专硕之争,但几年后专硕就迅速得到了社会认可。在当前全日制硕士推免比例逐渐提高,就业压力逐年加大的环境下,今后非全日制研究生的竞争也会日趋激烈,招录难度也会随之水涨船高。 总的来说,虽然不同专业之间差异很大,但某个证书的含金量的高低和往往和获取难度成正比,而在获取难度上,学硕>全日制专硕>非全日制专硕。和偏向学术的全日制学硕相比,我们可以把非全日制专硕学习上付出的精力和时间成本笼统地折算成当成50%学硕,然后在工作经验上补足剩下的50%,通过做到工学结合来提升含金量。 (八)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录取的难度? 非全日制研究生和全日制研究生一样,都是参加统考,大部分高校两者初试都是同一个专业分数线,但是由于非全考生要兼顾工作,所以目前非全日制研究生初试上线人数往往达不到招生名额数,这也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第一志愿报考非全的考生在复试时会面临较小的竞争压力,但这并不代表复试不会淘汰,2019年各大名校都有在名额空缺的情况下,复试中淘汰第一志愿非全的例子。 同时,2019年也出现了部分学校非全和全日制分开划线的现象,并引发了诸多争议,比如华东政法大学、西北政法大学、厦门大学的法硕。很多人认为这一举动违反了教育部的规定,降低了非全的含金量。但仔细研究教育部相关政策和此次招录结果就会发现,这些学校某种意义上是在现有政策内采取了取巧的方式,教育部从未明确初试要统一划线,而这些学校则采取了降低非全分数线让更多非全考生参与复试,按照全日制的复试标准统一考察,最终以初试复试面试综合结果进行排名,按统一录取标准按综合排名先后录取,这种录取程序在现有框架下并不违反教育部的相关规定。 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还是因为非全上线率低,为了让更多非全考生上线,以往一些学校选择了降低初试分数线的方式,但这往往造成隔壁全日制大量考生在复试中陪跑。 而这种分开划线的做法也有利有弊。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该上的非全的在职考生上不了线的问题,避免了非全成为应届考生调剂的备胎。对于学校而言也能够占据更多的主动性,在法硕这种全国统考的考试中,学校可以通过复试挑选自己需要的人才(更多过线的非全考生也会带来更大的权力寻租空间,毕竟非全法硕考生往往比应届考生有着更好的经济基础和社会资源)。但另一方面,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初试分数线相同是非全含金量和全日制相同最直接的表现,这种得到官方默认的降低分数线的举措,极大地影响了非全整体的社会认可度,看起来似乎又开始回到以往在职研究生的老路。因此,在官方进一步明确相关政策之前,请各位考生谨慎报考。 (九)非全日制研究生的学费、培养方式? 各大学校对非全的培养方式并不相同。大部分高校招生简章中非全学费高于全日制,授课方式上采取集中授课或周末授课的方式,没有宿舍,不提供奖学金,也没有各种类似出国交流这种项目的机会,毕业后是否提供派遣证也不能确定。但在实际操作中,部分高校会将应届全日制考生调剂到非全,对这批学生采取全日制一样的培养方式,许诺将之和全日制同等对待,会提供宿舍,奖学金、派遣证等待遇。因为不同学校政策不一,加之每年情况不一样,所以建议报考前做好功课。 (十)应届毕业生能否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 能报考,但是建议谨慎选择。目前非全政策尚不明朗,第一届非全在就业时已经开始遇到各种问题,非全日制非定向研究生在报考时一定要问清学校是否会将档案调取到学校、是否有三方协议和派遣证、能否参加校招,这直接关系到自己能否应届生待遇。但换个角度,如果非全逐渐被社会接受,目前的非全那无疑正处于价值洼地。要不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还请应届考生自行斟酌。 目前,官方对于非全的相关发展规划的文件不多,大都零散地分布于各类文件中,如果还想进一步了解非全日制研究生目前和将来的发展情况,可以认真研究以下政策、官方答复、论文、官方新闻。 1、《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教研厅【2016】2号) 2、《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 3、《非全日制与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并轨实施路径的思考》南京大学研究生院培养办主任、副研究员陈谦著 4、《2017年研究生非全日制“双非读研”的困惑》 新闻来源:央视网2017年08月30日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