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咨询范围 表格下载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高校引进博士水太深,政策朝令夕改,月薪降至 4K,我成了被割的韭菜

居转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因为3年的考核没通过,张毅选择了和成都理工大学降薪续签,这意味着他每个月到手的工资不到4K,科研启动经费也不再有。

  

之前延边大学4K招聘博士的新闻曾因薪资太低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张毅苦笑道,自己连这个数都不到,并且此前还是通过「人才引进」来的。对于这个结果,张毅解释,「项目级别没达标,这是我的硬伤。」

  

参加招聘的人,都有左边offer右边

  

  

三年前,张毅入围成都理工大学的「珠峰引才计划」,迎接他的除了初入职场的兴奋,还有「3+3」的聘期考核的压力。

  

张毅是北方人,本硕都在成都高校读的,博士就读于珠三角某985高校。2018年博士毕业,顺势到HK做了站博后,阴差阳错签了个RA的合同。听说有些高校不承认RA合同的博后,他开始提前开始找工作。

  

2018年高校就业形势已经不容乐观,「非升即走」早已是东部高校的普遍共识,淘汰率非常高。

  

2018年底,武大那批签了「3+3」合同的教师进行第一个聘期后的考核,据说只有3%的人能留下来,几乎就是「不升全走」。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离开的青年教师年龄基本都到了35岁,没办法申请「青基」,且不再符合绝大多数高校招聘老师的年龄要求,「再就业」处处被动。

  

张毅找工作时,也感受到空前的压力:「博士博后那么多,高校就业完全是甲方市场。」

  

彼时的成都理工大学正在搞「双一流」学科建设,还准备在宜宾开设新校区,会有持续的投入。这些投入已经初见成效,学校排名在近几年上升也很快。

  

成都城市宜居,房价友好,本硕时期的就读经历也让张毅对成都颇有感情,于是他优先考虑成都理工大学。

  

  

图片来源:官网

  

15万起的年薪加15万的安家费,虽然略低于东部高校,但考虑到成都物价,还算可以的。科研启动经费15万,不过好在可以免费住三年学校的人才公寓。似乎是都是不错的条件。

  

至于三年后第一个聘期的考核,最低要求是1篇一区2篇二区,再加一项青基。不过学校表示,考核时文章和项目可以互相抵,这样似乎压力小了很多。张毅选定成都理工大学,用心准备招聘,最后顺利入职。只是,他隐隐感觉有点不对头,因为一起来的三四十个博士都拿到了左边offer右边。「但不是每个人都来了,有的人拿到左边offer右边也没来。」

  

这项全给左边offer右边的招聘传统一直持续到去年。根据学校官方的报道,2021年12月30日召开的2021年珠峰引才计划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评委会上,「经评审委员会专家审阅申报人材料、现场答辩,并进行无记名投票后,53位申请人全部通过评审」。

  

  

图片来源:高校官网

  

工作量翻倍,工资缩水

  

  

入职后,张毅发现不对头的事情更多了。

  

首先就是上课,原先工作任务规定每年主讲两门课程,至少一门为本科生课程,但实际情况是学校给张毅安排了四门课,有的同事甚至被安排一年七门课。有些课根本不是教师从前的专业,备课花掉很多时间。

  

「每天不是在上课,就是在备课,根本就没有科研的时间。」张毅说。更令人无语的是,别的老师上课都有课时费,但因为「引进人才」是年薪制,张毅没有课时费

  

挤占科研时间的,还有所谓「学科建设」。张毅没想到,当初合同里轻描淡写的一句「积极参与学院相关工作」,如今能成为大部分同事的包袱。什么专业认证、学科评估、新专业建设、精品课程申报等工作,让张毅花费大量时间加班写材料、找资料、开会。更郁闷的是,干这些活儿同样也没有额外补贴。

  

至于待遇,也变相打了折。谈好的年薪原来还包含了教育厅一年2.4w的人才政策的补助。总年薪的30%被学校扣下,要等三年后考核合格一次性发放

  

  

图片来源:高校官网

  

15w的谈的安家费则按照两个聘期的时长,分六年按月发;而科研启动金,也是按两个聘期对半分配,等于说前三年里,张毅只能用7.5w

  

  

张毅入职后的2020年底,校方在官网公布了配套待遇的发放方式|图片来源:高校官网

  

先前说好的学校可以配实验室和办公室,实验室是和其他老师合用一个小实验室,还能凑合用,至于办公室,「我现在连办公室的门都没见到。」张毅说。

  

张毅的遭遇并不算新鲜,在「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高校开始了人才大战。尤其2017年后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鼓励高校以年薪制引进高层次人才。各个高校的「人才引进」政策层出不穷。

  

可这项新兴的政策显然目前与「青椒」们的需求并不能很好弥合,网上也涌现出很多「鉴坑帖」

  

(学霸君就盘点过很多,点击下方蓝字查看)

  

  

图片来源:小木虫

  

对于刚刚毕业的博士们,如果入职前没有仔细甄别,很容易踩入坑中:

  

|包含当地人才补贴的「年薪制」合同;

  

|按月发放,绑定合作年限的「安家费」;

  

|层层加码多方掣肘的「科研启动经费」;

  

|只要不白纸黑字写下来永远不会发放,写下来也会打折的科研奖励......

  

江苏省盐城市盐城工学院当初直接承诺给博士分房子,所以安家费就一分不给了,但博士们迟迟等不到房子,最后学校委派律师直接跟博士们通知,分房只是口头约定,并不作数,有博士愤而离职,被校方索赔138万;

  

  

图片来源:江苏经济新闻网

  

中南财经大学曾规定科研启动金在课题结算前最多只能使用二分之一,余下部分待课题结项后方能报销。

  

图片来源:中南财经大学

  

人才变人柴

  

张毅说,真正让他没有通过考核的是突然变为硬性规定的项目考核要求。入职前,学校给的说法是论文和项目之间的折抵。

  

最初学校论文少,而很多高校排名论文权重很高,所以为了鼓励发论文,就说论文能折抵项目。6年一个青基一个面上,比拼的是全方位的硬实力,偶然性很大。很多博士也是吃了「论文和项目可以相互折抵」的定心丸才选择入职。

  

考核前,政策变了。校方解释,之前的领导已经不在岗位上了,他对于政策的解读有误,也就是说根本不存在折抵的玩法。包括张毅在内的许多博士,都折在「项目」这一关。

  

  

许多网友在某乎吐槽「珠峰引才计划」

  

那么,考核不过会怎么样呢?

  

考核不合格,三年工资总额的30%不再发放,按照张毅的年薪,就有22万多拿不到。按照校方的规则,考核不过不代表赶人走,还可以向学校申请降薪续聘一年,这一年内,工资减半,人才公寓每月1500元租金。

  

这架势似乎是想逼人走,有些人也的确想走,但校方留人的意愿非常强烈。人走可以,项目不能带走

  

张毅手里还有一个省上项目,「手下还有个研究生,先降薪续约吧。」张毅叹了口气。

  

在风风火火的「人才引进」大战后,高校却没有给青椒们的退出留下多少体面的选择。

  

南昌工程学院曾有一份通知引起轩然大波,通知大意是,那些拒绝签订聘用合同的博士们,要「按要求参加各类学习,完成安排的临时性的工作」,不服从的按违反劳动纪律做出处分后,再按自动离职处理。临时性的工作都包括行政教学辅助、校园门卫安全、校园环境等工作。

  

  

图片来源:知乎截图

  

跟张毅一起留下的,还有几位考核通过的同事。第一期考核过去,一切从头开始,新的三年考核无间隙地排上。第二个聘期内,必须要拿到面上项目才算合格。张毅说:「青基和面上都算a2级项目。但问题是,第二个聘期内就算年龄没到线,也不能继续拿青基了,等于是必须拿面上。」

  

考核通过的人,普遍在思考三年后该怎么办。按照校方的规定,第二聘期结束,完成聘期工作任务并考核通过的,可转入长期教职岗位管理,签订无固定期限聘用合同。这约等于有编制了。

  

大家最关心的编制呢?非常非常优秀的人,也能拿到——在聘期内达到A类人才标准。

  

什么是A类人才呢?

  

  

图片来源:高校官网

  

显然,前两种根本不能是年轻人能拿到的。唯一的希望,就是在六年内成长为「优青」。

  

张毅回忆,进入学校三年,除了拿项目发论文之外,还有欣慰的事。比如因为讲课认真,获得了学生的认同。一起去的博士,有的还带学生在全国比赛中拿到名次。学校的讲座变多了。「博士们到这里,带来了很务实的学术和教学风气。」张毅说。

  

  

图片来源:高校官网

  

学校最关心的项目和论文数量,也因为博士们的到来急速增加。在张毅看来,无论从哪个角度,博士们都符合校方「人才引进」的初衷。

  

至于自己的未来,张毅也不知道。他的孩子刚出生,家里又正是花钱的时候,留给他选择的时间,并不比三年前多。

  

让他更发愁的是眼下,张毅又打开手机,看着银行打出的工资流水,陷入了沉默。

  

*受访者张毅为化名

  

投稿:

  

题图:站酷海洛

13671738356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上一篇:原创北大博士后赴美失联20年,漠视母亲病危:亲情“死于”无度索取
下一篇:看了这5年升学数据,你还会报上海交大的研究生吗?

返回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