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图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新闻网 日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发布《研究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及管理规定》,破除研究生申请学位发表论文的硬性指标要求,严格学位论文质量标准,强化过程管理,改进结果评价。 此次新规,主要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如下重要调整,对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论文等硬性指标作出调整,转而聚焦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等方面作出优化。 -聚焦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是学位申请者学术水平的主要体现。学位论文同行专家评审结果是衡量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依据。 学位论文校外盲审一次性通过且结果均为优秀者,可直接申请学位;否则需要对取得的学术成果进行认定,作为评价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参考。 学位论文质量达到要求即可申请学位,发表学术论文不是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灵活学术成果形式 在此之前,研究生特别是博士生申请学位学术成果有发表SCI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要求,本次各学科制定的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学术成果可以为学位论文、学术期刊论文、著作、专利、科研获奖、成果转化等,以及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认定的能反映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水平的其他形式。彻底破除“唯论文”和“唯SCI”。 -注重学科专业差异 学术成果认定标准充分尊重学科特点和差异,由各分委员会根据学科发展特征和人才分类培养目标,分层次(博士、硕士)、分类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制定,更加强调研究生在其所属学科、专业领域取得的创新和突破。 学术学位学术成果应以知识创新为导向,注重体现科学素养和科研创新能力;专业学位学术成果应以实际应用为导向,注重体现职业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如园艺学、植物保护、风景园林学、农林经济管理等学科制定了符合本学科特点的学术期刊目录。 -严格培养过程管理 2021年,西北农林科技东西先后修(制)订了《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研究生学位论文盲审工作管理办法》《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评选及奖励办法》《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抽检结果处理办法》《研究生导师岗位职责及管理办法》《研究生优秀导师和团队评选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压实答辩委员会、分委员会责任;严把学位论文选题、开题、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激励研究生潜心科研,树立导师育人典范,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西农官微发布这项改革要求后,网友留下了这样的评论: 取消论文发表限制性要求 越来越多高校在跟进 教育部此前也曾发布《关于破除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意见》,明确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 图源:教育部 《意见》明确提出了10个“不得”的底线要求,明确要求不得将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作为学位授予的唯一标准。 随着破五唯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限制,这柄悬挂在无数研究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被取下。 清华大学 此前,清华大学也公布了2020~2021学年度第9次校务会议修订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 图源:清华大学 《规定》坚决破除硕士生学位评定中的“唯论文”倾向,取消“非专业学位硕士生应至少完成一篇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且达到发表要求的论文”的要求,不把发表学术论文作为申请学位论文答辩或申请学位的前置条件。 《规定》坚持“学位论文是进行学位评定的主要依据”,要求硕士生“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位论文研究工作,相应形成的创新成果应当以学位论文的形式完整呈现”;“硕士生完成个人培养计划、达到所在学科或专业学位类别培养方案相关要求、完成学位论文工作并达到相关要求后,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上海交通大学 另外,根据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网站公布的最新《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 在这份新规中,不再有曾经的“就读博士期间,应在所属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认定的刊物上,以上海交通大学为第一单位发表(或录用)2篇与学位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的表述,转而以更多种形式的创造性成果来衡量博士生的学业质量。 上海交通大学两个版本《关于申请授予博士学位的规定》对比 中国传媒大学 早在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教育会议就传出消息,学校将从招生、培养体系和学位、导师评聘、质量监控、学科与专业设置等方面,实施研究生教育系列重大改革。 在招生方面,学校将改革硕士研究生复试选拔流程,增加材料评议环节,初试达到国家线的考生即可进入复试选拔流程,复试选拔流程包括材料评议和复试考核两个环节;在培养方面,学校将取消硕士生发表学术论文与学位资格挂钩的陈规。 这两项改革是符合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的方向的。 一为打破“唯分数论”,扭转应试考研; 一为打破“唯论文论”,让研究生教育更重视育人过程,但同时都面临挑战。如果学校能把这两项改革做好,提高研究生的招生质量和培养质量,将为其他高校做出改革示范,而且,也为本科招生、培养改革积累经验。 随着破五唯的持续推进,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贵州大学等越来越多的高校陆续取消了研究生毕业必须发表学术论文的硬性限制,这柄悬挂在无数研究生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正在被取下。 让学术研究离功利更远 须知,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论文发表一直是博士生毕业的硬指标,甚至被不少博士生视为“硬通货”。如今,这一发文“硬杠杠”取消了,那么硕博生毕业的“门槛”究竟是低了还是高了? “取消论文发表的限制性条件,主要目标是为了鼓励学生们将更多精力投入有价值、有创新意义的、真正的科学研究。”某高校的一位工科教授告诉文汇报记者,他的团队虽然承担的是源自国家和产业需求的重大基础性科研项目,但因为种种原因,10多年都无法发表论文,导致团队一度无法招收年轻的研究生。 事实上,有一部分专业原本就很难发表论文,还有一些专业要解决的是国家重大战略产业的问题,而这些凝炼出来的科学问题也出于各种原因,无法很快发表论文。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地要求论文发表,只会适得其反。 另一位高校教授也直言,自己就曾经有过为了满足职称晋升的要求而“追热门”的经历:“最多的时候一年连续发表了三篇论文,都发在影响因子不错的期刊上。但是现在回头看,这些论文谈不上有很大的学术价值,只不过是在当时的热门领域重复了一些实验、强化了某些发现而已。” 他解释说,完成一篇优秀的博士学位论文需要长期的连贯性的研究,且在这个长期的科研中,要找到值得尝试的创新点,概率比较低,而这些创新点最终能够被佐证、获得一个成功的结果,概率就更低。 在学校层面取消对博士发表论文的“硬杠杠”,只是走出了第一步。建立科学的学术评价体系对高校来说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重数量走向重质量,学术研究离功利更远一些,更有机会产出高水平、有价值的成果。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顾军 综合:教育部、各高校官网官微、青塔、文汇报此前报道(记者姜澎、储舒婷)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