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咨询范围 表格下载 联系我们
常见问题
【对话】科技让信用风险管理插上腾飞的翅膀——对话新加坡CriAT公司首席执行官缪维民博士

居转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原标题:【对话】科技让信用风险管理插上腾飞的翅膀——对话新加坡CriAT公司首席执行官缪维民博士

  

本文刊登在2018年12月28日出刊的《上财风险管理论坛》2018年第4期(总第6期)“对话”栏目,经过对话嘉宾的授权在“风控博士沙龙”左边微信公众号右边发布。同时声明:本文仅代表对话嘉宾个人的观点,不代表其所在机构的观点。

  

  

  

嘉宾简介

  

缪维民,新加坡CriAT公司联合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深信数据科技(南京)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信用风险分析和统计优化专家。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信用研究行动计划(CRI)运营主管。北京大学本科、中国科学院硕士、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有多篇学术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亦曾为多家国际金融机构共同定制开发风险解决方案,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应用在其全球政策工作中进行金融稳定性压力测试所使用的BuDA系统等。

  

  

《上财风险管理论坛》:

  

缪博士,您好!首先非常感谢您能够在百忙之中抽空担任《上财风险管理论坛》杂志“对话”栏目的嘉宾,您不仅拥有丰富的风险管理学术研究经验,同时,也拥有风险管理的实务工作经验,所以,非常期待您的真知灼见。

  

繆维民博士:

  

非常荣幸能够受邀担任对话栏目的嘉宾,贵刊致力于打造一份聚焦于风险管理的专业性刊物,这份专注和执着令人感动,衷心希望贵刊越办越红火。

  

《上财风险管理论坛》:

  

您从北京大学、中科院毕业以后就来到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运筹学的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新加坡国立大学长期从事风险管理的研究,想必这个过程是非常的艰辛,所以想请您和大家分享一下您攻读博士以及随后从事风险管理研究的心路历程!

  

繆维民博士:

  

我觉得我挺幸运的。首先,我遇到了很好的导师。我的博士导师是国际知名优化专家孙德锋教授,他鉴于我统计学的背景,推荐我在统计优化这个研究领域上着力。左边孙老师右边给了我很大的自由度去选择研究课题,因此我对当时的前沿成果有着相对广泛的涉猎,为我之后在应用层面的技术选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博士毕业后,我加入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风险管理研究所的CreditResearchInitiative(信用研究行动计划,简称“CRI”)。CRI是由国际著名金融学者段锦泉教授为响应2008-2009全球金融危机于2009年7月推出的非营利性信用评级改革计划,是信用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研究的活跃平台。CRI团队长期有35-40名研究人员,运营着全球最大、最先进的上市公司信用违约预测系统。段老师是我在风险管理领域的领路人,我很感谢他对我的信任和赏识,让我有机会负责整个CRI团队的内部运营和外部合作。

  

在CRI,我经历了从科学研究到产品开发到团队管理再到商业洽谈中太多的人生第一次。迄今为止,我还能清楚地记得我第一次应邀访问IMF总部商讨压力测试合作时,在面对诸多资深经济学家时万分紧张的心情,也清楚地记得为了赶项目的进度在办公室和同事连续奋战六天五夜总共只睡了十几个小时时身体达到极限的感受。CRI是我得以快速成长的地方,我十分怀念这段时光,而这段经历也坚定了我的职业道路。

  

《上财风险管理论坛》:

  

您创办了运用金融科技提供信用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CriAT公司并且担任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可以说是从一名学者转变为一位企业家,对您而言应该是人生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转型,想请您谈谈这次转型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在转型过程中,您面临了哪些主要的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去应对的?

  

繆维民博士:

  

我一直坚信在应用科学领域,凡是有意义的科研成果,应当能转化成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因此,我希望自己和所在团队多年来在信用风险领域的科研成果能够产品化,进而在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得以应用并发扬光大。段老师很支持我的想法,所以我们去年共同创办了CriAT这家专注于深度信用分析的金融科技公司,来自CRI的几位技术骨干成为了早期团队的核心。

  

在公司成立之初,我当然对公司在未来成长道路上会遇到诸多困难和挑战做好了准备,然而在实际过程中仍然还是无可避免走了不少弯路。我这里挑两个点和大家分享,一个是产品开发,一个是人才招聘。

  

关于产品开发,作为科研团队转型的创业公司,我们的优势和短板都非常明显。优势当然是团队在信用风险领域有多项国际领先的科研成果和多年大数据分析的实战经验。短板则是团队诸多成员对金融机构业务和需求了解不深,产品开发早期有点理想化,在擅长的分析层面过于复杂而在不擅长的应用层面过于简化。然而毕竟商业是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为目的的,因此我们邀请了身边在金融机构任职的朋友给我们普及知识、发掘痛点,并积极加强了与金融机构客户在合作中的交流和学习。从科研思维到商业思维的转换并不容易,我很庆幸整个团队及时认识到了这点并在不断改进。

  

关于人才招聘,我想这也是很多创业公司普遍面临的问题。例如,我们在IT方面招人所遇到的困难超出了我们的预判。依我看来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我们产品对IT的要求很高,而目前市场上优秀的IT人才相对紧缺;二是创业公司吸引力有限,往往竞争不过知名科技企业。所以,这要求我们在人才招聘上要更早规划、更有耐心。

  

《上财风险管理论坛》:

  

众所周知,新加坡和上海一样都是国际性的金融中心,所以大家很关注前沿科技在新加坡金融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运用情况,所以想请您就这方面做些介绍,并且分享一些相关的现实案例!

  

繆维民博士:

  

新加坡致力于将自己打造成世界领先的金融科技中心。在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的支持下,依托其在人才和技术上的优势资源,新加坡目前已经成为了整个东南亚金融科技市场的核心驱动力。各大银行、保险和科技公司纷纷在这里建立了自己的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多达几十个。在近日结束的第三届新加坡金融科技节期间,中国银行也宣布了其首个全球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在新加坡正式落户。

  

在信用风险领域,前沿科技的杰出表现更多是在消费金融、供应链金融等非传统金融业务上,例如大数据征信甄别客户的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进而形成智能信贷评估解决方案等。这方面我认为新加坡和国内相比发展的差不多,很多国内的相关企业也积极地在新加坡乃至整个东南亚全方位输出技术、产业、资本,积极开拓当地市场。不过在传统的债券投资和商业信贷上,各金融机构虽然有意在尝试,但基于多种因素,仍然较为保守。前沿科技需要更好地融入到传统业务实操中才能有所突破,这也需要科技人员更好地理解金融是如何运作的。

  

《上财风险管理论坛》:

  

最后想请您大胆做一个预测或者猜想,十年以后也就是2028年,科技在信用风险管理中的运用将会呈现怎样的一幅情景?

  

繆维民博士:

  

我相信十年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在信用风险管理中将会占有更重要的地位,这一来得益于传统和非传统征信数据又一个十年的积累,二来得益于金融和科技从业人员相互间更多的了解和磨合。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将会更好地和信用技术相结合,更紧密地围绕信用风险管理的真实场景,充分利用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辅助金融业务,促进效率。不过目前看来,由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仍然有许多瓶颈,我认为在下个十年,人类在绝大多数的金融业务中所扮演的角色依然会十分重要,而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则更多地仍是作为工具进行支持。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个人看法。

  

对话栏目

  

责任编辑:

13671738356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



上一篇:读博18年还没毕业!沈阳一高校清退52名超最长学习年限博士生
下一篇:研究生给“差评”遭文科考研网起诉,一审被判违法!诽谤与真实评价界限在哪儿?

返回
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