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像其它回答里提到的,题主没有描述是读博前还是读博后,不同时期面对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确实会有差异。根据个人经验,读博前的话会更侧重考虑大方向或课题组或导师的选择,读博后更需要考虑具体选择哪个小方向去深造以及如何利用课题组现有资源和平台保证自己有所产出。 鉴于我个人感觉题主更像已入博士坑,啊呸,圈。不然可能问题就是“读博如何选择导师/课题组/研究方向”,而非以“博士生”为主语。所以针对读博后的困惑,在尊重导师指导的条件下,以下给出几条个人建议供参考: 看政策倾向及科研风向。比如,国家重点攻关项目、诺贝尔等一系列奖项授予,如果能和这些热点有所联系,意味着相对来说,经费更充裕、发文章更容易、毕业更有保障。(手动狗头.jpg清楚课题组优势所在,把你的课题与之联系。如果一个组擅长搭建动物模型,你说你晕血,非要做完体外实验就想搞数据分析,如果不是导师push你开拓新方向(开拓方向这种也大概率是交给博后的),你这么折腾图啥呢?在一个导师擅长的领域,ta必定是有人脉的,无论是技术的先进性还是投稿审稿的经验性。你主动舍弃这些,意味着你得付出很多额外的工作量(从组外学习技能、练习技能、自行关注这个技术或方向的发展、给自己的成果定位、选择合适投稿期刊等等)来达到你的目标。如果有心一直走科研道路,我觉得这些锻炼可适当放在博士中后期甚至博后阶段,而不是博士萌新自己尚且没把“本行”学清楚的时候。尤其当导师平台很好,不好好珍惜可能会“一旦错过就不再”。“小方向”别太小。你可能不愿意“蹭热点”,但也别太冷门。不然你把关键词往webofscience一搜,只能出现几页的文献,甚至大多是上个世纪的,嗯,即使你坚信现在的新技术可以解决之前悬而未决的某个问题,也不要头脑发热,再多想想细想想,当时未能解决是不是仅仅受技术限制,还有没有其它因素。不然等你的导师兴奋地说咱们就这个赶紧写一篇综述吧,你可能会发现文献数量质量很难支撑你想表述的观点,于是被审稿人质疑不科学不严谨;又或是等导师隔段时间问你进展,你却只能支支吾吾报出各种困难;再或是你想参考一些类似的工作,却发现套用似乎也没那么容易……跨学科要慎重。想挑战跨学科,所以进了一个和你背景差距挺大的组。是花时间从头学起?还是握紧自己之前的技能?如何侧重、怎么平衡,定课题之前多想想,做课题过程缺啥补啥,师兄师姐师弟师妹都可以是我的老师(可能都不够)。 目前还没想(cai)到(dao)其(qi)它(ta)的(keng),想(zhu)到(wo)的(bu)话(yao)再(zai)来(cai)补(dao)充(keng)。 总之 如果不是有远大理想的人,导师还比较靠谱,多听导师的规劝; 如果有远大理想但能力不至于过分卓越的人,积攒经验拿下博士学位再追梦; 如果是生来就要吃科研这碗饭的大牛,请忽视以上所有建议并受我一拜。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