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户资讯网落户一对一咨询服务
棕榈说:一直以来,留学生就业都是家长和学生,乃至全社会比较关注的话题。 光是今年上半年,海归就上了几次微博热搜,而且毫无疑问,全是比较令人扎心的话题: 从话题讨论上来看,无论是薪资,还是就业,各项数据似乎都在表明,海归的光环已经逐渐淡化,就业优势已经不再突出明显…… “花那么多钱去美国读大学值不值?”“留学生与国内毕业生就业差别大吗?”“国内雇主对留学生的评价到底如何?”“为什么80%的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 这些问题被吃瓜群众越来越多的提起,甚至【为什么海归就业越来越难,工资越来越低】之类的文章也会时常见到。 事实真的就是如此吗?海归就业前景到底如何?如何规避海归求职的尴尬处境?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这些问题。 留学生现状:80%学成回国发展 我们先看一组教育部最新统计的数据:2018年度,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达66.21万人,回国人员总数为51.94万人。 从1978年到2018年底,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计达585.71万人,其中153.39万人正在国外进行相关阶段的学习和研究;432.32万人已完成学业;365.14万人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占已完成学业群体的84.46%。 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留学生纷纷选择回国,有的认为,祖国越来越强大,机会越来越多;有的认为,美国就业岗位资源有限,留美越来越难;也有的认为,不少家庭送孩子出国就是为了镀金,混个文凭而已。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越来越多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和国内大学毕业生一起淹没在求职大军中呢? 留学生归国潮背后的本质原因 中国经济迅速发展 对留学生而言,机遇不言而喻 中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是吸引留学生回国的重要原因。 曾有媒体这样表述:“20年前回国,是祖国需要我;20年后回国,因为我需要祖国。” 国内许多的优惠政策是专门针对于归国留学生的,比如:留学生回国就业落户政策,留学生购买免税车政策,学术研究方面的政策,创业方面的优惠政策,子女入学优惠政策等,为了吸引人才,北上广深这种大城市更是推出了专门的留学生福利,可以说是从方方面面照顾到了留学生的利益。 还有教育部最新“互联网+留学服务”政务平台的上线运行,更是实现了“一网通办”的服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留学生回国工作、回国创新创业,预计每年将有40万以上留学人员因此受益。 当然,并不是说国外就业环境就不好了。只是,国外所设定的各种有利环境,大部分只是针对本国的公民。像是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相同的能力和学历条件下,雇主更愿意招美国本土的毕业生,这对于留学生在美国获得就业签证是很大的障碍。 几番对比衡量之下,对于留学生而言,国内的行业趋势更理想,因此,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就业已成必然趋势,良性的职场发展空间是海外人才的主要诉求。 精英化走向大众化 出国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与上世纪80年代的那股“出国潮”相比,眼下这股留学热潮,时代背景和结构特点完全不同。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度,中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17.98万人,是自1978年以来的历史最高。2008年后,我国出国留学人数出现“井喷”:2010年达28.47万人,2018年更是直接飙到66.21万人。 2008年以前的10年,大多数出去的人,主要是选择到国外攻读本科以及研究生,尤其是研究生占据很大一部分比例,基本上可以界定为“精英留学”。 而从2008年到2018年这10年,出国留学具有了比较明显的两个特征: 一是留学群体整体质量良莠不齐。家庭经济能力的提升和这一代父母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使得一大批孩子涌向海外学校。这部分留学生中,的确有部分人是为了获取知识,追求更完善的教育制度,但也有一部分人确实是为了逃避高考压力“镀层金”去的。 二是留学低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留学家庭选择在高中、初中甚至小学就将孩子送出国门。相关报道统计,接受国际学生的美国私立学校数量近3年以每年10%的速度稳步增长,以满足中国学生的需求。 出国留学结构的变化,导致一部分竞争力不足的留学生在国外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回国求职反而有诸多优势。 超七成海归为独生子女 自身在国外的文化认同感不够 融入一直是我说的比较多的一个话题。离开了学校这个保护伞,留学生拿到绿卡之前,身份问题会像幽灵一般如影随形。 为什么在美国政治、左边法律右边、商业公司等领域的高层华裔并不多?正是因为,想要在美国社会上生存,进入精英阶层,这背后需要留学生付出的努力不言而喻。如果不能很好的融入,选择回国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 另外要注意的一个现象是,数据表明,超过七成的海归是独生子女,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的团聚以及对父母的照顾,也成为了海归选择回国发展的重要原因。 有留学生曾表示:“在中国,我们有这样的传统观念,就是当我们的父母老了之后,我们有义务赡养他们。这是对于他们养育我们的一种回报。” 留学生回国就业真的很难吗? 我们用事实和数据说话 无论什么原因引发了“留学生归国潮”现象,但毫无疑问留学生就业“僧多粥少”的局面已成定局。 来自普林斯顿大学的MingyuChen博士的调查研究显示:在中国,本土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得到回复的几率,比毕业自美国大学的“海归”要高;甚至,美国名校毕业的求职者得到的回复,还没中国一般大学求职者多。 但是,当被问及为何会选择中国大学的毕业生时,调查发现“海归”在中国职场“遇冷”,并不是因为招聘者怀疑美国大学毕业生的质量。 35%的招聘经理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美国大学的求职者有更好的选择,他们更容易跳槽离职,很难稳定下来;另外35%的招聘经理认为中国大学的毕业生更加适合公司的职位;只有7%的人认为中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更好。 这个结论一经发出就上了微博热搜。底下的评论,出奇的一致,几乎全都是在替留学生说话。 这是不是也说明,真正能代表留学生的那批人,对于自己目前就业的现状是相对满意的呢? (点击可查看大图) 留学生就业真实情况什么样? 高学历复合型海归就业吃香 金融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更青睐海归 前程无忧日前发布了《2019海外留学生优秀人才需求报告》,该报告基于15个行业的220家领先企业的调查,这220家雇主2019年都有海外留学生的招聘计划,其中48.9%的雇主2018~2019年在海外举行了留学生招聘会。 报告显示:“今年有招聘海外留学生计划”的雇主中来自金融行业和信息技术服务行业的最多,但是需求正在各个行业扩展。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在中国发展的优先优势、海外就业可能的减少等因素,中国留学生学成回国人数逐年增加。 雇主提供的工作机会86.4%同时面向国内和留学回国人才,只面向有海外教育经历的工作只有13.6%,但是雇主们认为,海外留学生在外语水平、独立思考和创意上比国内毕业生普遍有优势,国内毕业生在相关知识、忍耐力和执行力上表现更佳,雇主们根据这些特点在人才引入时已经开始有不同的侧重。 72.4%的雇主对现有企业内的海归人才的表现予以认可。 除此之外,高学历海归技术人才加速回流,高精尖行业更需要精英留学生的加入。 教育部刚刚结束的今年第三场金秋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副主任徐培祥表示: 无论是在教育、科研、卫生、创业各个方面,留学回国人员发挥的作用巨大,包括我们的院士,还有我们的校长,有留学背景的人员越来越多。 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了“墨子”、“悟空”、“大飞机”制造等大项目背后,都有一大批国际化人才,这些国际化人才绝大部分是有留学背景的科学家。 海归高低薪分化加剧 就业起薪8000至元 首先要清楚,无论是放大美国顶尖名校毕业生的高薪资,还是过度贬低普通大学毕业生的低薪资,都是耍流氓。 2019年调查显示,40.8%的受访雇主提供留学生工作机会的起薪在8,000~12,000元之间,略高于重点大学同等学历毕业生水平。 基于这个数据,很多人提出“海归贬值”“留学无法回本”的观点。 但有意思的一点是,根据领英(LinkedIn)发布的《2019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被问及留学的成本多久能收回的时候: 7.2%的留学生表示只要一年,22.5%的留学生表示要1至3年,35.9%的留学生认为要3至5年,10.3%的海归表示需要10年以上。 但是也有不少留学生认为,出国留学得到的无形财富太多了,不能单单用金钱来计算。 海归回国就业薪资的差距,表明留学生就业竞争力分化程度越来越大了。但毫无疑问,毕业于海外顶尖名校的海归人才依然抢手,尤其是美国留学生,就业竞争力指数远远超过国内本土人才。 海归求职的优劣势在哪里? 分析完海归求职的现状,我们来看一看海归求职的优劣势: 优势分析 国企、外企、合资企业偏好海归明显 80%以上的留学生在自身语言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国际视野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在当下全球化市场进程中,无论国企、民企、或跨国外资公司对于拥有留学背景经历的海归都有着非常迫切的需求。 好的公司和好的岗位,对于国际化人才的需求量是会越来越高的。 大部分企业在招聘时更倾向于使用海归,以新华社2019年面向社会招聘工作人员(含留学人员)公告为例: 越是热门城市地区的分社和总社岗位对于求职者的英语水平要求越高,特别是总社岗位采编岗位更是只面向留学人员。 大部分单位对海归提供特殊待遇 大部分单位也对海归员工十分重视,海归在职业发展过程中的后发优势明显。 数据表明,82.5%的单位均在一定程度上对海归员工采取了倾斜性待遇。同时,海归人员所享有的培训机制也更为完善。 国家支持留学回国人员创业创新 各个城市(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对人才的需求量依旧非常大,为了广泛吸纳优秀人才,针对海外高层次人才的就业、创业,地方政府会给予不同程度的资金资助和税收、贷款等方面的优惠。 这也充分说明,留学海归群体的竞争力,依旧还在! 劣势分析 期待较高,自身定位不够精准 很多留学生考虑到留学成本,回国求职时对于薪资的要求往往高出企业预算。拥有清晰的职业规划,正确定位自我价值,以合理的期望值进行求职才是长远的选择。 举个例子:经常碰到许多同学,一沟通到求职就是非顶尖机构不要,一定要立刻、马上进入超顶尖公司不可,完全忽略了自己自身实力和价值累积的过程。但顶尖机构在选择任职人员时,要求往往更加严格。 单位招聘时间不固定,沟通受限 调查结果显示,23.7%的受访单位表明一年中只在特定时间招聘,31.6%的单位表明只在业务需要时招聘,44.7%的单位表明一年中持续保持招聘。 对于留学海外的学生,要参加国内的招聘明显存在信息不对称,地理位置受限制等明显的问题。 留学生如何提高回国就业竞争力 出国留学是为了将来有更好的发展,学成归国也是因为看好国内未来的潜力。 接下来,我跟大家聊聊这几年接触了很多留学生后,总结的一些关于就业的建议。 重视实习和全职工作经历 留学生读书期间应当积极开展职业社交,寻求实习机会。一方面实现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也能丰富自己的简历,在求职的时候给雇主留下深刻的印象。 领英《2019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报告表明,海归群体中近七成具有一定的海外工作经验,具有1年以上,特别是3年以上海外工作经验的海归比例提升明显。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毕业后先在国外工作一段时间。 调整心态,做好职业规划 海外留学生确实存在着不可否认的自身优势,但即使是在海外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也常常因为忽视职业规划,导致在进入职场后难以调整心态来适应变化。 因此一旦留学生选择回国,就要快速从国外的环境中脱离出来,正视国内外工作环境、薪资差别产生的落差。 一般来说,从美国回到中国,薪资水平首先会打一个大折扣,很多留学生回国一开始常常会抱怨工资太低。 提前熟悉国内就业环境 如果一开始就有回国工作的打算,不仅需要提前熟悉行业的模式,还需要了解中国的商业环境。要不断的关注各方校招的信息,把握住大型企业的海外宣讲,尽早规划自己未来的就业方向,争取做到专业对口。 与此同时,在回国前可以先展开调研,了解国内的环境能否满足自己的求职意向和工作需求,以及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定位是否适合中国的招聘市场。 总结 昂贵的东西总是承担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更高的期望,我们可以追求“光环”,但是绝不能将留学过分功利化。因为留学不能带给你全部,不能让你一步登天,不能消除你所有的焦虑,更不能立马回报你所有的付出与努力。 当前海归就业的现状,与其说“留学生”贬值,不如说“留学生”价值在回归。求职者的品性和能力成为人才需求方最为关注的内容,并不是一件坏事。每一个留学家庭都应当以更加平和的心态看待留学生就业问题。 各位留学生们,当你在考虑要回中国还是留在美国的时候,不妨先问问自己,回去和留下的真正理由什么? -End- 举报/反馈
扫描上面二维码,微信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热线:13671738356
公司地址: 上海市徐汇区虹桥路777号